人情背后是空转的程序
7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层层失守的低保审核》,报道了天津市河北区建昌道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冯绍洪等人失职失责违规发放低保问题。文章称,因相关干部碍于熟人情面,王某某的低保申请报告尽管不符合规定,却在层层审批中畅通无阻,7年来他领取了困难补助13.5万余元。
“为熟人破例”“有人情好办事”,类似这样的情况时不时就能见诸网络报端。除中国纪检监察报外,其他媒体近期也有类似案例的报道。比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下昂村原村委会主任杨宝娣,为让不符合救助标准的亲属能享受低保,便授意党支部委员俞红斌办理申报手续,使该亲属违规领取低保2.36万元;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腰英吐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波因与本村村民张某某交好,竟伪造村低保资格评议审查组成员签字,致使张某某违规领取低保9000多元;安徽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孝仪村村委员马士松,不惜以自己“去世”的荒唐理由为儿子申请低保,且利用参与评议的机会,同意该项申报并领取低保1.47万元;等等。这些案例共同特点是,自觉不自觉受人情面子影响,最终造成违规发放低保,让本不符合条件的亲朋好友获取了本属于他人的利益。
从实践中曝出的案例来看,“优亲厚友”“亲疏远近”在有的基层街道社区、村居干部头脑中似乎成了思维定势、行为习惯,个别人甚至将补助政策变为拉关系谋私利的手段。类似违纪甚至破法的事件一再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熟人社会传统对基层治理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更要警惕的是,有的地方形成了“上行下效”“你通融我通融”的潜规则,层层监管形同虚设,环环把关者成了“稻草人”。在本案中,因为王某某“跟街道的干部们都很熟”,他的申请材料从居委会到朱某任科长的居民科、再到分管该工作的冯绍洪那里一路绿灯,相关材料和程序就变成了走过场,从申报到审核再到批准,程序是完整的但也是空转的。
讲情面论关系,滋生的是特权,损害的是公平正义。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要对症下药,从制度设计上尽最大可能避免决策过程中人情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四川省推行职能部门“管事不管钱”、金融机构“管钱不管事”,包括低保在内的19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宜统尽统、一户一卡、集中直发”。这种管理模式,优化了中间审批环节,理顺了职能部门与人员权责,减少了人情干扰,从流程机制上解决“跑冒滴漏”问题。按当地群众的说法是,“现在方便了,也不用担心资金被侵占。”
低保与老百姓利益切身相关,它还承担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要职责。受疫情影响,今年低保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此前,民政部党组、驻部纪检监察组审议通过并印发《2020年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要求突出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个大局,持续重点治理农村低保“关系保”、“人情保”、“漏保”、资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紧盯农村低保经办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抓好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使该保的“一个也不能漏”、不该保的“一个也不能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慕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