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赴湘西州龙山县支教老师 逯娟
2019年8月,我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支教,同行的还有5位“姊妹花”艺术支教团成员:济南市市中区少年宫主任隋岩、育贤小学音乐教师曹维英、六十八中音乐教师赵璇、实验初中音乐教师翟羽佳、胜利大街小学音乐教师张雪莹。
我们怀揣梦想而来,要弥补山区音乐教学的短板,要用音乐在孩子们心里打开一扇窗,要用歌声在济南与湘西之间架起艺术教育的桥梁。
龙山县的茨岩塘小学地处偏远,是一所红军小学,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来到学校。我们为这所学校量身打造了一件“特殊礼物”——由张雪莹老师创作的校歌《红色茨岩》。
当我们真正走进这所学校时,才知道这所学校没有音乐老师,没有任何音乐教学设备,空荡荡的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一块安安静静的黑板。提前做好的课件、练过的钢琴伴奏、录制好的校歌MV,所有精心做好的教学准备,全都用不上了。于是,我们六个人分头走进教室,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歌,两节课的时间,全校300多名学生学会了学校第一首校歌。
那天下课后,孩子们围了上来,有的拽着我的衣服,有的让我再唱首歌,他们发自内心的依恋让我们感动又心疼。为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拿出看家本领,组织了一场“校园音乐会”。
还没建好的操场土坯台子是舞台,全校师生是观众。《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沂蒙山小调》……我们给孩子们唱了一首又一首,孩子们眼睛那么亮,笑得那么开心,挥动着小手使劲给我们鼓掌。支教生涯中,那一幕成为我最难抹去的记忆。在我们的演出生涯中,那称得上是最简陋却也绝对是我们最动情、最投入的一场音乐会。
为了在当地教师队伍中植入艺术教育的根系,我们组织了一场面对全县260名教师的艺术教育专场培训,从商定课题到组织备课,从美育意义到音乐教研,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方法,从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到教师专业成长,短时间内我们打磨出了5节示范课。
当课后我们被老师们团团围住细细追问的时候,当收到一个又一个结对子请求、微信好友信息时,我明白了这虽是培训的结束,却是更深意义上帮扶的开始。
远跨千里,在龙山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幸福的。今天,我们“姊妹花”在孩子们心里洒下了艺术的种子;明天,我们期盼着、等待着那颗种子生根、发芽,在大山深处开出最美丽的花。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冯帆、龙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