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缓慢从山顶上滑下去,又慢慢坠入谷底。西边天际的火烧云还没有散尽,绿油油的麦浪浸泡在粉红色的晚霞里。
这是雨后的第二天,正是麦地墒情最好的时候。此时松土不仅利于土壤保墒,而且能促进小麦拔节分蘖。为抢抓这一难得的墒机,年过花甲的阿贵起了个大早,头顶星星和残月去了自家的麦地。他干活麻利,中途基本不休息,只喝了几口矿泉水,啃了大半个馒头。但紧赶慢赶,天黑前还是没能松完这块地。他心里火急火燎的,赶紧从马甲口袋里掏出一只手电筒,用尼龙绳拴牢斜背在肩上,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干活儿。
待他松完这块地,夜已深沉。他扛起锄头,向东边家的方向走去。村道两旁的小麦花、油菜花,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野花,正憋足劲赛着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田野,花香,星空,阿贵突然觉得自己一辈子当农民也挺好:一年四季可闻庄稼、瓜果散发的清香,一日三餐吃最新鲜的蔬菜……
这,就是农人阿贵一天的劳动情境。
天道酬勤,人勤地不懒。作为与阿贵同庚的儿时玩伴,我曾问他:“你的地比别人种得好,有何秘诀?”他抿嘴憨憨一笑,伸出两根手指告诉我:“靠勤劳,更靠科技。”
说起种地与科技的关系,阿贵感触良多,讲起了他种地不注重科技而吃过的苦头。那年,他家自留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玉米穗在暖阳的照拂下争相绽放。他看在眼里,喜藏心头。有一天,他听别人说,抽掉玉米花穗可让玉米多吸收营养,进而增加玉米的产量。他信以为真,把满园玉米的花穗全抽了。结果事与愿违,玉米因没有花穗授粉导致颗粒无收。失败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种地不能靠道听途说或拍脑袋行事,盲目蛮干最终是要吃苦头的。痛定思痛,在以后种地的日子里,他开始认真研究科技的作用。
有一年春天,雨水特别多。隔壁阿春家种的豌豆一个劲往上蹿,村里老人都说不正常。阿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赶紧跑去找阿贵。阿贵从科技书里找对策,告诉他这是雨水过多造成的,放任不管会影响结豆子,可通过打顶进行抑制,再施些磷肥壮秆儿。阿春照着阿贵说的去做,立马见效,豌豆长势回归常态。当地土壤缺磷元素,补充磷肥后地力大增,豌豆花开得极浓艳。花多果实自然就多,那年阿春家的豌豆产量翻番。尝到科技甜头的阿春,逢人便夸阿贵种地有一手,家里藏有种地的“法宝”。村里人听阿春这么一说,纷纷跑到阿贵家里,嚷着要一睹为快。阿贵哭笑不得,拿出几本卷了边儿的农业科技图书给大家看。村民一看都笑了,说:“这‘法宝’也太神了,咱家也得来上一套。”自此往后,村里凡种地的农人,家里都添置了几本指导种地的书。
阿贵和妻子育有一子。儿子从小读书用功,大学毕业留在了城里,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老伴前两年去城里帮忙照看孙子,阿贵一个人留在农村种地。去年冬天,阿贵患重感冒住了几天医院。毕竟是快奔七十的人了,儿子放心不下他的身体,劝他别再种地了,去城里颐养天年,可他横竖不答应。儿子拿他没办法,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亲朋做他的工作。软磨硬泡好不容易让他松了口,答应先去儿子那儿看看。他把房子和地里的庄稼托付给一个亲戚打理,便跟儿子进了城。
三天后,阿贵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村里。左右邻居都跑出来跟他打招呼,逗他说:“怎么在城里住了三天就回来了?”
阿贵说:“我在那里住不惯,自己吵着要回来。”
“你呀,放着城里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不是犯傻?”
“这话说的,现在农村政策这样好,种地有补贴,这好光景啥时候有过?好好的地我不好好种,那才叫犯傻哩!”说完,他扛起锄头又一头扎进了他的麦地里。
阿贵仍一天到晚泡在绿油油的麦地里,用心侍弄庄稼。村里人看阿贵眷恋土地,渐渐心生佩服,时不时登门向他请教科学种地、科技致富的门道。而他呢,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乐于授人以渔。
在阿贵科学种地的引领下,乡亲们种地越来越有信心,并亲切地称阿贵为“种地高手”“致富能人”。阿贵说,这对他而言,是最受用的褒奖。(肖国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