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6月11日,北京市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截至16日24时,6天时间,北京市此次疫情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37例,波及9个区、28个街道,并在4个省引发相关病例,6月16日起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严峻的防控形势再次敲响警钟:疫情反弹风险始终存在,必须时刻绷紧防控这根弦,抓紧时间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出现问题,首先必须争分夺秒,果断处置。本次新增疫情发生后,北京市迅速启动应对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锁定新发地批发市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并实施医学观察措施。同时,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扩大流调范围和核酸检测范围,做到“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尽全力避免二次传播。
“不怕多,就怕漏,这是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承担首都90%农产品供应的“菜篮子”,新发地批发市场在今年年初疫情暴发到6月中旬之前,一直保持着新冠病毒零感染,却在近两个月没有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疫情。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溯源看,此次疫情初步判定由人际传播或物品环境污染引发的感染所致。尽管无法断定传染源,但不放过任何一个防控漏洞和细节、立行立改,无疑是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当务之急。
以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场所为重点,内防扩散,补齐短板。农贸市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本身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加之市场内很多农副产品都是冷冻储存,且卫生状况不佳,极易给病毒存活和传播提供可乘之机。此次疫情所有病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直接或间接关联,就是例证。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对全市农贸市场和已复工复产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对地下阴冷、潮湿的经营场所全部关停,从源头上阻断病毒传播渠道。而补齐农贸市场环境卫生以及农副产品流通设施体系等方面短板,则是治本之策。
密切关注口岸食品检验检疫,外防输入,堵住漏洞。疫情发生后,新发地市场从切割进口食品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在尚未明确传染源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生鲜果蔬等货物的检验检疫,是堵住漏洞的必要之举。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几天前,南航孟加拉达卡至广州某航班中就有17位旅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触发民航“熔断机制”。除了严防境外感染者输入,严格口岸食品检验检疫,完善进口食品检疫标准,加强溯源管理,也应成为抓紧抓细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继续严格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对农贸市场等人流量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的场所规范消杀并加强监测;强化生鲜果蔬特别是口岸食品的溯源管理、检验检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把病毒消杀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目前没有疫情的地方,也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把各种问题和风险考虑得全面一些,把解决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牢牢把握主动权。